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杭州日报】热烈祝贺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 为建设“一城”“一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日期:2019-12-10      浏览数:4148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作为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科协组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协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特别是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科技科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敏锐把握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四服务”职能定位,强“三性”、去“四化”,推进“三型”组织建设,积极投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的杭州实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展现了新时代科协组织新气象新作为,塑造了科协发展新格局新风貌。


坚持政治属性 强化政治担当和政治引领

政治性决定着群团组织的性质和方向,是群团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杭州市科协牢记科协组织政治属性,深刻认识到科协工作是政治工作,政治使命是根本使命,强化政治担当,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多举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党建主体责任落实,理论武装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全员覆盖。认真组织学习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发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创新建功新时代》倡议,举办科学家精神报告会专题宣讲,学习宣传黄大年、南仁东等先进事迹,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研究出台《杭州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实现科技社团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始终铭记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科协系统改革 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及时推进落实改革重点任务,上下联动推动区县市出台科协改革方案。以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科协成立60周年活动为契机,总结科协工作经验,探寻科技群团发展规律和改革路径。鼓励基层首创,总结梦想小镇等省市群团改革试点经验。出台《强基固本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扩大组织有效覆盖,吸纳555名“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等)进县乡两级科协组织,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巩固发展农村(社区)科普“站栏员”等为基础的基层科协组织,新建21家园区、企业、院校科协。深化学会治理改革,修订《学会组织工作通则》,开展社团等级评估、优秀学会考核,分类支持学会建设。推行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工作人员专职化,在新兴科技领域新建杭州市移动互联网技术学会、科技合作促进会等8家科技社团,推动24家市级科技社团和相关单位发起成立杭州数字经济联合会、29家学会组建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引进国家级、省级学会21家,每年实施市级学会协同创新服务基地10余家、学会科技服务站20余家,累计参与专家1000余人,受助企业和农村种养殖基地等800多家,学会协同创新基地和科技服务站建设实现区、县(市)全覆盖。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受理、认定、考核、评优、经费管理等制度,实行摘牌淘汰,推动区、县(市)加强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培育孵化,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146家、新增专家工作站34家,在杭建站院士132名、团队人才1200余名,共有全国模范院士工作站10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9家,市政府授牌设立“杭州院士专家中心”。推动创建“浙江院士之家”,萧山湘湖“院士岛”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积极推进“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新建海智基地工作站4家,推进国家(杭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设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联络站3个。积极拓展境外联系渠道,五年来选派12批次赴境外开展科技洽谈、项目推介对接、参加学术交流等,与15个海外科技社团签订人才互访和科技交流友好合作协议。每年举办海外英才杭州项目对接会,五年来共邀请720多位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携带760多个科技项目来杭交流和洽谈,达成合作意向80余项。每年举办杭州市科协年会,五年来共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3000余场,其中国际性、全国性或院士领衔的高端学术活动500余场,受众约30万人。每年举办京沪杭高科技产业化合作交流活动。承办中俄工程技术论坛、中欧生命科学论坛、硅谷农业科技年会亚洲行、巴黎气候大会分享会等活动,以筹备组副组长单位参与承办“全国双创周”全国主会场活动,协办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贯彻落实科普法规 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5年,《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市科协依法开展社会科普责任评估工作,其经验在全国推广,推动市政府下达2016-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书,实施杭州市加强基层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18-2020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规,五年来立项实施279个市级重点科普项目,引导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发展科普事业,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市农办举办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讲堂,会同市教育局调研指导涉农地区科普工作,与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等协作强化科普宣传。遴选45名涉农科普专家完善杭州市科普专家库,举荐12名专家入选全市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库。组织博士后服务团等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三下乡”等活动50余场次。科普讲师团进社区、农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讲座2200余场。全市反邪教群众组织不断健全,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百场万人科普员培训,大力推进“互联网+科普”,“科普中国”落地应用有力。全市375块阅览屏和2095座科普画廊标注二维码,注册科普员13万人,分享文章430万篇次,科普中国注册与分享数量居全省首位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每月举办科学大讲堂,邀请院士专家举办科普讲座60余场。每年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五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奖项116个,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市和区县乡镇街道联动,每年9月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500余场次。科普栏目《好奇实验室》上线抖音短视频平台和《学习强国》钱塘慕课。原创科普剧获国际和全国比赛一等奖。低碳改变环境系列科学主题活动吸引3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科普基地和科技馆体系不断健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5年接待观众430万人次,接待“一带一路”沿线和“南南合作”项目60余个国家的来宾交流。临安、桐庐、淳安新增科技馆,新培育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26个,8家单位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湿地博物馆等2家单位被评为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市共建有市级以上科普基地73个。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加强同在杭院士、杭籍院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院士智力资源联系与对接,协助市委决咨办成立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院士专家组,推荐23位院士为专家组成员。开展杭州院士家乡行活动,邀请19位院士出席“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市级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企业的智力资源优势,每年开展20个以上决策咨询项目研究,一批高质量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并被采纳应用。充分发挥政协科协界别组作用,选精做优,每年提交提案20个以上。积极建言献策,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列入市政协专题常委会、主席协商会和大会发言。科协界别被市政协表彰为“五星界别”、“优秀界别”。

深入建家交友

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

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渠道,2015年成立杭州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2017年创设“青科汇——杭州青年科技创新社区”,开展硅谷科创特训营等服务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动200余场,2015年起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开展每两年一轮的“杭州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认定工作,20名青年科技英才纳入我市D类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资助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新秀出版科技专著、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人数明显提高。完善科协领导联系科技工作者和基层组织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走访慰问院士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形成常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每年承办成果展览、交流、培训等活动300余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大力推举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市杰出人才奖2人,获聘市长参事1名、杭州会议大使5名。召开庆祝杭州市科协成立60周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会,选树宣传对科协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六十佳”集体、人物、事例典型,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科协成立60周年科技成果展,营造了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的良好氛围。整理收集院士成长经历、生平事迹、学术成果、书籍手稿等资料,编纂《杭州院士》系列丛书,举办杭州院士风采展,承接“科学文化8+1 校园行(浙江站)”展览科学文化名人事迹。开设媒体专栏宣传杭籍院士事迹,讲好科技创新的杭州故事。

五年来,杭州市科普地方立法走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十三五”中期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4.6%,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数量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省级院士工作站数量全省第一;入选中国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项目、地方科协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单位;被中国科协表彰为海智工作全国先进单位、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全国示范单位、“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省科协有力指导,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今后五年,全市科协组织将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接续奋斗,努力提升科协工作水平,谱写科协事业新篇章。一是把握政治主责,把强化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贯穿始终;二是突出人才主线,以提升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三是担当科普主力,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补长农民科学素质短板为重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四是坚守服务创新发展主业,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抓手,提升公共科技服务能力;五是深化改革,推进科协系统改革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凝聚力、影响力,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19/12/09/article_detail_1_20191209A095.html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满意度调查

请问您对此次低碳之旅是否满意?(可从服务、活动、展品设施等方面进行满意度选择)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选填)感谢您的评价,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选填)姓名
(选填)联系方式
提   交
请完成安全验证